辅导员挂职|里尔院和倩倩、地学院庞若昕:两地探访,深入其中——走进绿城乐居,了解代建行业

发布者:邢芳发布时间:2023-08-25浏览次数:10

为深入了解房地产代建行业发展现状,精准把握企业用人需求,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精心安排下,我们于2023720日—83日赴绿城管理集团杭州总部、绿城乐居无锡苏南项目群两地进行了挂职锻炼。通过参加绿城管理2022届校招生入职一周年回炉培训、开展座谈交流、组织学生深入项目进行课题研究、参与具体工作等,我们深入了解了集团情况、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,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。

 

公司简介

绿城乐居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“绿城乐居”)是绿城中国下属轻资产板块“中国代建第一股”企业绿城管理旗下负责政府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战略业务单元。历经多年发展,绿城乐居已成为立足浙江、辐射全国的内地领先政府建设优质服务商。绿城乐居始终践行“为居者幸福、为政府放心、为城市美丽、为社会和谐”的使命,依托中交集团及绿城中国的全产业链资源优势,积极推动高品质战略实施,让城市生活方式改变,为带动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、改善城市面貌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。


 培训学习--初识全貌

720日,我们来到杭州绿城管理集团总部,开启了此次挂职锻炼。首先,绿城管理集团本体行政中心副总经理向我们介绍了绿城中国、绿城管理、绿城乐居三者的关系,并就绿城乐居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重点讲解。之后,我们有幸参与了绿管理2022届校招生入职一周年回炉培训。两天的培训中,通过参加高管面对面、沟通能力培训、代建项目全流程培训、实地参观标杆项目、成员汇报展示等活动,我们对公司的文化氛围、主营业务、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,也对绿城管理的核心价值观“品质、信任、效益、分享”有了更切身的体会。





参加绿城管理2022届校招生入职一周年回炉培训

 

扎根岗位--融入其中

724日,我们带领学生就业实践团来到绿城乐居无锡苏南项目群,与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交流。绿城乐居无锡苏南项目群成立于2021年,设有综合管理部、前期发展部、产品运营部三个部门,目前无锡境内共有项目8个。


为了让同学们感受真正的工作环境、处理真实的工作问题,项目群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、在建项目的工作进展,提供了3个工程类课题,以期同学们在实践中真正地有所付出、有所思考、有所收获。12位同学分为3组,深入项目建设工程一线,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,与其他工作人员同吃同住,通过广泛查阅资料、主动询问请教、深入建设现场、合理分工合作,顺利完成了课题任务。在最终的汇报展示环节,项目群负责人、产品管理部分管领导、综合管理部负责人、各带教老师分别做了细致点评,他们对同学们的实践成果表示了充分肯定,同时对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、优秀的表达能力进行了赞许。



学生在项目上进行实践


学生进行汇报展示


与此同时,我们利用自身所知所学,沉浸式参与项目群日常工作。短短两周,我们参加过月度例会、策划过“夏日送清凉“活动、参与过关爱“小候鸟”公益活动,并与无锡团市委接洽合作,这些在辅导员岗位上接触不到的工作内容帮助我们锻炼了能力、开拓了视野、丰富了资源,进而提高了育人能力。

参加月度例会


与关爱“小候鸟”公益活动


无锡团市委接洽合作

 

全面访谈--明晰方向

为深入了解房地产代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岗位需求,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职业指导和建议,我们对项目群负责人、部门负责人、项目负责人分别进行了访谈。通过访谈,我们了解到:受国家政策、经济等因素影响,房地产行业已从狂热发展趋于正常,小型房企不易生存,虽势头不比从前,但仍是国家支柱型产业,所需人才数量仍然较大,同时,所需人才质量更高。相较重资产较长的投资周期、较高的投资成本、较大的投资风险,在现在的地产下行期,代建作为一种轻资产开发模式项目,因较低的成本、较低的风险迎来了发展机遇。在人才需求方面,公司注重从“阳光坚韧”“才思敏捷”“善于沟通”“追求卓越”四个维度对校招生进行考察,相较学历和成绩,更加看中校招生的学生工作经历、反应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合作能力等。


访谈部门负责人


访谈项目负责人


另外,在公司的支持下,我们与6位校友展开了座谈交流,座谈会上,各校友分别从自身的求学经历、就业经验、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,他们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真诚寄语学弟学妹,希望大家珍惜在校的大学生活,尽早明确发展方向,注重锻炼沟通表达、合作交流等能力,努力做到智商情商“双商在线”。


校友访谈


在学校和公司的帮助下,我们圆满完成了为期两周的挂职锻炼。这段经历让我们对房地产代建行业有了客观的了解,对绿城乐居集团有了深入的认识,同时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有了精准的把握,有利于我们日后更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。高校的就业工作与企业的招聘工作紧密相连,未来,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,坚持“走出去”和“引进来”相结合,主动开拓、积极对接,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市场,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


网站地图